- 管理遗产信托及其关系成立
- 管理遗产信托及其关系成立 什么是管理遗产信托 管理遗产信托是主要以管理遗产为目的而进行的信托业务。此类遗嘱信托的形式主要是由于遗产继承问题引起的。管理遗产信托有“继承未定前”和“继承人已定后”两种情况。“继承未定前”的管理遗产信托,是在没有 查看原文>>
- 遗嘱信托的特点以及功能
- 遗嘱信托的特点以及功能 设立遗嘱信托的对象 1、欲立遗嘱,但却不知如何规划的人。 2、对遗产管理及配置有专业需求的人。 3、欲避免家族争产,妥善照顾遗族的人。 遗嘱信托的特点 1、延伸个人意志,妥善规划财产。 2、以专业知识及技术规划遗产配置。 3、避 查看原文>>
- 信托遗嘱的订立及发生法律效力的要件
- 信托遗嘱的订立及发生法律效力的要件 所谓遗嘱信托,是指通过遗嘱这种法律行为而设立的信托,也叫死后信托.当委托人以立遗嘱的方式,把财产交付信托时,就是所谓的遗嘱信托,也就是预先以立方式,将的规划内容,包括交付信托后遗产的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 查看原文>>
- 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及法律限制
- 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及法律限制 遗嘱的有效条件 由于遗嘱是死者生前所作的处分,在他死后才予执行,故应具备必要的条件,才具有法律效力。①在设立遗嘱时,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在国外,遗嘱能力并不等于行为能力,可以是达到一定年龄的未成年人。在中国 查看原文>>
- 夫妻共同遗嘱怎么订立 遗嘱什么时候生效
- 夫妻共同遗嘱怎么订立 遗嘱什么时候生效 一、夫妻共同遗嘱怎么订立 夫妻共同遗嘱,是指具有合法夫妻关系的夫和妻,基于共同的目的,在一个共同意思下所立的一份遗嘱。 夫妻共同遗嘱是一种特殊的遗嘱形态,我国《婚姻法》和《继承法》上都未对其作明确规定。 查看原文>>
- 遗嘱的格式是什么 遗嘱该怎么执行
- 遗嘱的格式是什么 遗嘱该怎么执行 一、遗嘱的格式 1、本人身份的说明 身份证号码、住所、近亲属情况) 2、本人委托的遗嘱执行人的说明 身份证,授权委托书,住所、指定遗嘱执行人与本人的关系,如有任何利害关系应注明不影响其执行人效力,指定后备执行人,确 查看原文>>
- 未经公证的遗嘱的处理 遗嘱与遗赠的区分
- 未经公证的遗嘱的处理 遗嘱与遗赠的区分 一、未经公证的遗嘱的处理方式 出具继承权公证之前,对未经公证的遗嘱的处理方式。 继承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 查看原文>>
- 共同遗嘱的形式有哪些 共同遗嘱的效力
- 共同遗嘱的形式有哪些 共同遗嘱的效力 一、共同遗嘱的形式有哪些 所谓形式上的共同遗嘱又称单纯的共同遗嘱,是指即内容各自独立的数份遗嘱记载于同一份遗嘱中。这种单纯的共同遗嘱其在实质上为数份独立遗嘱,只不过形式在同一份遗书上,其产生各自的法律效果 查看原文>>
- 对共同遗嘱的态度 共同遗嘱的几个突出问题
- 对共同遗嘱的态度 共同遗嘱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对共同遗嘱的态度 中国的继承法并没有明文规定共同遗嘱,学界对共同遗嘱的态度主要有三种,其内容和理由分别如下: (一)否定说,即主张中国不应承认共同遗嘱的效力 1、其理由总结如下: (1)共同遗嘱与一般遗嘱 查看原文>>
- 【重婚】当前的重婚现象及重婚罪的废存之争
- 【重婚】当前的重婚现象及重婚罪的废存之争 【重婚】当前的重婚现象及重婚罪的废存之争 重婚在旧中国社会十分普遍。皇帝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民间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也合理合法。新中国建立起现行婚姻家庭制度后,强力推行一夫一妻制,重婚现象曾一度被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