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查事故认定书的原则及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
- 审查事故认定书的原则及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 一、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原则 人民法院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要遵守如下原则: (一)全面审查的原则 1、审查事故认定的程序是否合法。作出责任认定的主体资格是否适合、是否向当事人送达等。 2、审查事故认定的事实与 查看原文>>
- 谁来做交通事故认定书 能否拒收事故认定书
- 谁来做交通事故认定书 能否拒收事故认定书 一、谁来做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 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 查看原文>>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及作为证据的注意事项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及作为证据的注意事项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 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就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与原来的区别是,认定书名称中取消了 “责任” 两字。这是因为,事故认定 查看原文>>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内容及不服认定的救济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内容及不服认定的救济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内容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有无违章行为,以及对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定量评断时所形成的文书材料。它 查看原文>>
- 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及内资企业设立登记
- 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及内资企业设立登记 一、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二)股东或者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三)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查看原文>>
- 不法侵害造成正当防卫有什么特征
- 不法侵害造成正当防卫有什么特征 下面对不法侵害造成正当防卫的三个方面特征分别进行说明: (一)侵害紧迫性 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不法侵害行为需要具备造成严重结果的紧迫性,这也是不法侵害引起正当防卫的一个重要依据。 把 查看原文>>
- 不法侵害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 不法侵害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侵害人进行不法行为时,公民的合法权益处在紧急的威胁或者被侵害中,使公民采用正当防卫制止方法成为必要。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就是侵害人的不法侵害开始进行并且还没有结束。 (一)不法侵害的开始 对于侵害人进行不法侵害开始的时间 查看原文>>
- 正当防卫的条件有哪五项?
- 正当防卫的条件有哪五项? (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在这一行为中,防卫目的的正义性是正当防卫首要条件,特别要注意的是,出于保护非法利益的目的而实施的“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以引 查看原文>>
- 公司设立的方式及公司设立登记
- 公司设立的方式及公司设立登记 一、公司设立的方式 公司设立是指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公司设立不同于公司的设立登记,后者仅是公司设立行为的最后阶段;公司设立也不同于公司成立,后者不是 查看原文>>
- 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如何处理?
- 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如何处理? 原则上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对不法行为人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是正当的合法行为,无须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构成有以下四个条件: (一)不法行为人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