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时无收入方可否被要求用房子折抵抚养费?
- 离婚时无收入方可否被要求用房子折抵抚养费? 离婚时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如果没有经济收入的,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用房子来折抵抚养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时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相关法律可参考: 《 查看原文>>
- 只订婚未结婚受军婚约束吗?
- 只订婚未结婚受军婚约束吗? 只订婚未结婚不受军婚的约束。因为订婚不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其婚姻自然不受军婚约束。如果要退婚,只要将有关的财产处理好即可。 相关法律可参考:《婚姻法》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查看原文>>
- 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公司解散对债务的处理
- 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公司解散对债务的处理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了 查看原文>>
- 能以结婚时未到达法定婚龄主张军婚无效吗?
- 能以结婚时未到达法定婚龄主张军婚无效吗? 当事人一方不能以结婚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主张军婚无效。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只能在婚姻当事人一方未达到法定婚龄之前提出,如果婚姻当事人双方已经达到法定婚龄,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其婚姻 查看原文>>
- 军人配偶不同意离婚怎么办?
- 军人配偶不同意离婚怎么办? 军人一方坚持离婚,对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的,如果军人配偶为地方人员,该军人所在部队可商请对方所在单位或地方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政治机关出具证明,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相关法律可参考: 《军队贯彻实施中 查看原文>>
- 债务清理以及执行时注意的问题
- 债务清理以及执行时注意的问题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了呢。 一、 查看原文>>
- 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 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无过错方可以主张损害赔偿。这里的“损害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其他损害赔偿。因此无过错方有权利要求过错方赔偿自己精神上造成的损失。须注意的是,该损害赔偿的请求必须在 查看原文>>
-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以及债务的处理
-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以及债务的处理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了呢。 查看原文>>
- 因家庭暴力想离婚该走什么程序?
- 因家庭暴力想离婚该走什么程序? 因家庭暴力想离婚首先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无过错方可以收集家庭暴力的证据,包括医院的病历、报警记录,还有以前发生家庭暴力的相应证据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相关法律可参考: 《婚姻法》第四十五条 对重婚的,对 查看原文>>
- 不堪家庭暴力妻子想离婚丈夫不肯怎么办?
- 不堪家庭暴力妻子想离婚丈夫不肯怎么办? 如果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想离婚,丈夫坚决不同意的,妻子可以搜集家庭暴力的证据,如被打后到医院诊治的病例、报警记录等其他有关受过家庭暴力的相关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一般都会支持。 相关法律可参考: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