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独资企业转让中存在的法律缺陷
- 个人独资企业转让中存在的法律缺陷 个人独资企业转让中的法律缺陷: 第一,营业转让时的债务承担主体缺乏明确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转让营业财产,实际上是退出市场,而在市场退出机制上,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的责任缺乏严格规定。有人根据《独资 查看原文>>
- 清理整顿公司中被撤并公司债权债务清理问题
- 清理整顿公司中被撤并公司债权债务清理问题 为了确保清理整顿公司工作的顺利进行,妥善解决被撤并公司债权、债务的清理问题,根据《民法通则》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特作如下通知: 一、清理债权、债务,必须依照《民法通则》和这次中共中央、国务院 查看原文>>
- 个人独资企业营业转让中存在的风险
- 个人独资企业营业转让中存在的风险 对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转让,是指投资者将个人独资企业整体出让给第三人经营的行为。营业转让不同于一般的财产交易,在营业转让中不仅包括单纯的资产出售,还涉及到商号等无形资产以及对外的债权债务问题。正因如此,对个 查看原文>>
- 怎样解决我国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转让问题
- 怎样解决我国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转让问题 对于我国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转让相关法律问题的完善,笔者认为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营业转让的债权债务承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的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此问题相对较为成熟和科学的一些立法经验。基于此,有如下措施 查看原文>>
- 个人独资企业中雇员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 个人独资企业中雇员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则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 查看原文>>
-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中雇员侵占行为的分歧
-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中雇员侵占行为的分歧 在司法实务中,对于个人独资企业雇员侵占行为主要存在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将其财物交由雇员看管或委托雇员买售商品、代收货款、看管、运输货物等,属于委托雇员代为保管财物,雇员 查看原文>>
- 对完善我国个人独资相关立法的建议
- 对完善我国个人独资相关立法的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个人独资企业法在有关营业转让立法规定上的缺陷,笔者认为,我们可借鉴两大法系中的通行做法,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个人独资企业转让中的债务风险进行立法完善,以保护债权人的相关利益。 第一,从实体上来 查看原文>>
- 如何管理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
- 如何管理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 (一)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方式 1.投资人有权自主选择企业事务的管理形式。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1)自行管理。即由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本人对本企业的经营事务直接进行管理。 (2)委托管理。即由个人独资企业的 查看原文>>
-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表现形式
-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表现形式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即个人独资企业的民事主体地位。民事主体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民事主体由自然人和法人组成。但是,市场经济主体早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存在 查看原文>>
- 个人独资企业法中有哪些核心制度
- 个人独资企业法中有哪些核心制度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商事主体地位 确认个人独资企业具有独立的商事主体地位的专门性法律是施行于2000年1月1日的《个人独资企业法》。该法对个人独资企业的定位是:“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