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某诉殷某某等房屋用益物权纠纷案
- 徐某诉殷某某等房屋用益物权纠纷案 原告徐某诉称:原告系被告殷某某的外甥女,二被告系父子。某市山阴路某某某弄某号二层西间、底层小间系原告外祖母薛某某承租的公房。1969年殷某某去外地插队落户,户口迁至外地。原告出生后户口报入山阴路房屋,并随父母居 查看原文>>
- 王某诉徐某等返还房屋纠纷案
- 王某诉徐某等返还房屋纠纷案 原告王某诉称:讼争的上海市曲阳路某室房屋原产权人系原告舅舅赵某,赵某另行购房后,三被告称其住房动迁,赵某同意其三人暂时居住该房过渡。原告买下该房后,得知三被告已取得动迁安置房,故于2010年9月29日致函被告,要求其于2 查看原文>>
- 江某二人诉何某三人房屋共有纠纷案
- 江某二人诉何某三人房屋共有纠纷案 原告江某、江田某诉称,原告江某与被告唐某原系夫妻关系,2010年10月离婚,原告江田某系二人之子;被告唐某系被告何某、唐余某之子。本市天德路某房屋的产权人为被告唐余某,2009年3月该房屋遇动迁,动迁安置人员为两原告和 查看原文>>
- 张甲与李甲离婚后房屋所有权纠纷案
- 张甲与李甲离婚后房屋所有权纠纷案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系争本市康定路580弄某号402室系李甲承租的公房。李甲与张甲原系夫妻关系,张甲户口于婚后迁入系争房屋内。因双方感情破裂,双方于2002年7月10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协议离婚并签订《自愿离婚协议书 查看原文>>
- 杜某诉被告沈某房屋按份共有纠纷案
- 杜某诉被告沈某房屋按份共有纠纷案 原告杜某诉称:本市B道B弄B号B室房屋目前登记在原、被告名下。2004年,被告隐瞒已婚事实,谎称要与原告结婚组成家庭,骗取原告信任,在 2004年8月19日购买了上址房屋以及本市C路C弄C号C室房屋,并将两套房屋登记在原、被告 查看原文>>
- 陈某诉被告杭某房屋共同共有纠纷案
- 陈某诉被告杭某房屋共同共有纠纷案 原告陈某诉称,原、被告系夫妻,2006年因拆迁分得上海市浦东新区环林东路某室产权房一套(以下简称“系争房屋”),并于2007年1月18日登记在被告名下。2008年3月25日,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将系争房屋进行抵押,并办理了抵 查看原文>>
- 某甲与某乙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 某甲与某乙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原告某甲诉称:2007年11月,原告为购买被告的本市某区某镇某路某弄某号房屋,与被告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房屋的总价为人民币133万元。当原告支付了65万房款后被告却拒绝履行合同义务。2009年原告根据上海仲裁委员会 查看原文>>
- 张某诉两被告其他所有权纠纷案
- 张某诉两被告其他所有权纠纷案 原告张某诉称,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路某弄某号某室房屋系原告与被告沈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被告沈某、沈某名义购买,产权人为被告沈某、沈某。被告沈某于2010年2月曾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后因故撤诉。因原告与被告沈某已无和好 查看原文>>
- 各种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意义?
- 各种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意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 2、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在未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当 查看原文>>
- 损害赔偿金的正确归类
- 损害赔偿金的正确归类 损害赔偿金分为:约定损害赔偿金和法定损害赔偿金,其中法定损害赔偿金可细分为惩罚性法定损害赔偿金和补偿性法定损害赔偿金(实际损失/可得利益损失)。 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以补偿为其首要的、基本的功能,惩罚是其例外的、补充性的功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