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质押贷款的手续和程序
- 股权质押贷款的手续和程序 股权质押贷款的手续和程序 股权质押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 法律咨询:我公司准备向银行贷款,由我公司的关联公司提供1000万股的股权质押担保,现在请问大家到证交所办理质押登记手 查看原文>>
- 股权质押的条件及股权质押的效力体现
- 股权质押的条件及股权质押的效力体现 什么是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Pledge of Stock Rights)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 查看原文>>
- 股权转让合同的风险控制及注意事项
- 股权转让合同的风险控制及注意事项 股份转让是指股份的持有人和受让人之间达成协议,持有人自愿将自己所持有的股份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支付价金的行为。股票转让还可进一步细分为记名股票转让与非记名股票的转让、有纸化股票的转让和无纸化股票 查看原文>>
- 股权转让的限制及转让费用的处理
- 股权转让的限制及转让费用的处理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转让限制: 股权转让 查看原文>>
- 股权质押的条件 股权质押的法律规定
- 股权质押的条件 股权质押的法律规定 一、股权质押的条件 股权质押的标的物,就是股权。股权是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转让性的权利。(注:孔祥俊:《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 查看原文>>
- 分手后男子囚禁女友索赔分手费
- 2012年6月初,19岁的小玲与冯某在溜冰场邂逅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交往两个月后,小玲发现冯某不适合自己,于是提出分手。 对此冯某心生不平,借机非法囚禁小玲并威逼索要2万元的分手费,分手费索赔无果的冯某便萌生了送小玲去从事卖淫的念想,就在开车前的3分 查看原文>>
- 刑事和解=“花钱买刑”吗?
- 刑事和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欧美诸国逐渐兴起的一种解决刑事纠纷的新模式,是20世纪中叶以后倡导两极化刑事政策和恢复性司法的产物。相比于那种建立在国家与被告人两者对抗的传统刑事诉讼理念和司法模式,刑事和解既能有效地保护被害人利益,也有助于促进加 查看原文>>
- 泉州数十人燃放孔明灯被制止
- 元宵夜,泉州灯会各个展区灯火辉煌、人流如潮,负责安保的公安部门不时通过广播提醒市民禁止燃放孔明灯等升空飘浮物,但仍有个别人不听劝阻贩卖、购买和燃放孔明灯。据鲤城公安分局副局长张汉辉介绍,仅昨夜,民警就在新门街现场劝阻数十名市民燃放孔明灯。公 查看原文>>
- 副院长假造8份判定书 始作俑者到底是谁
-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刘伟华被告发,指其经过假造8份判定书,核销该县社保基金被移用而无法回收的308万元欠款,“依法添补”了社保亏空的孔洞。 日前,河源市人民检察院表明,该案经查事实,当前已以涉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对刘伟华立案。此案 查看原文>>
- 嫌犯9年4次被判死刑后被撤诉
- 2011年11月7日,本报以《豫一杀人嫌犯4次被判死缓 4次被发回重审》为题报导了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的胡电杰向法令求证无罪的困难阅历,如今此事又有了新进展。 胡电杰因涉嫌成心杀人罪在看守所度过了近9年时刻。其间,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过4个死刑判定,直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