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租未获批的临时建筑,合同有效吗?
- 承租未获批的临时建筑,合同有效吗? 如果承租的临时建筑是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建设的,那么出租人和承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但租赁合同也并非当然无效,只要出租人能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能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那么 查看原文>>
- 多份租赁合同如何确定履行顺序?
- 多份租赁合同如何确定履行顺序? 如果出租人就同一房屋与多人签订数份有效的租赁合同,承租人都要求出租人履行合同时,法院一般会按照下列顺序确定谁的租赁权优先:首先已经合法占有租赁房屋的承租人优先取得房屋的租赁权,如果都没有占有,那么再按照是否已 查看原文>>
- 合同到期承租人拒绝搬走,出租人如何维权?
- 合同到期承租人拒绝搬走,出租人如何维权? 要分情况对待:租赁合同到期后,如果出租人没有与原承租人续签合同,但收取了租金。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视为出租人与原承租人形成了不定期租赁合同关系。而不定期租赁合同,双方都有权随时解除合同。出租人可以行使合 查看原文>>
- 刑事诉讼程序由几个阶段构成?
- 刑事诉讼程序由几个阶段构成?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1.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 查看原文>>
- 证明标准
- 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是指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等待证事项的证明所须达到的要求,也就是说,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提出证据进行证明应达到何种程度方能确认待证事实的真伪,从而卸除其证明责任。标准,是一种事物的质的上限,也是另一种事物的质的下限,在司法实践 查看原文>>
- 刑事诉讼中的法院管辖是如何规定的?
- 刑事诉讼中的法院管辖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的刑事审判管辖分为普通管辖和专门管辖,普通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 1、 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查看原文>>
- 七种案件可提起刑事自诉
- 七种案件可提起刑事自诉 一名男子因求婚不成,竟将女方打成轻伤。前日,平谷法院受理了这起刑事自诉案。 2002年4月,赵某与刘小姐经人介绍相识,在没有领取结婚证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2003年8月的一天,两人因琐事发生争执,赵某回了自己的老家。一日, 查看原文>>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刑事和解的概念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刑事和解的概念 刑事和解的概念 对于刑事和解的概念,大多数学者和司法官员借鉴的是西方国家的现有成果,即认为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或加害人与被害人的调解,指在犯罪发生后,通过调解人的帮助,加害人和 查看原文>>
- 什么是自诉案件中的代理?自诉案件的代理与公诉案件相比有哪些特点?
- 什么是自诉案件中的代理?自诉案件的代理与公诉案件相比有哪些特点? 自诉案件中的代理,是指在自诉案件中,诉讼代理人接受自诉人的委托,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代理参加诉讼,以维护自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代理制度。自诉人应与诉讼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载明 查看原文>>
- 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
- 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 一、案件事实 被告人余家俊,男,1961年6月21日生,哈尼族,云南省墨江县人,大专文化,原系思茅地区行署民政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科长。因本案于2001年2月22日被刑事拘留,同月26日取保候审。同年3月26日再次被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