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区别
- 根据本法第 273 条的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都是挪用性质的犯罪,有以下明显的区别: 1 、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问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是以什么为目的的?
- 根据我国刑法释义( 2006 年第 3 版)的解释: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是刑法第多少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种犯罪行为?
- 根据我国刑法释义( 2006 年第 3 版)的解释: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只和挪用的数额有关吗?
-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不只和挪用的时间有关。 根据我国刑法释义( 2006 年第 3 版)的解释: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只和挪用的时间有关吗?
-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不只和挪用的时间有关。 根据我国刑法释义( 2006 年第 3 版)的解释: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问题是按照什么标准规定的?
- 根据我国刑法释义( 2006 年第 3 版)的解释: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罪的概念是什么?
- 根据我国刑法释义( 2006 年第 3 版)的解释: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未还与挪用资金不退还有何区别与联系?
- 1 :“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应当是指挪用资金三个月后仍未归还。“超过三个月”是修饰“未还”的。“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立法规定明确表明,挪用公款在三个月期限内已退还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只要行为人挪用公款没有归还,期限超过三个月的,就符合法定构成要 查看原文>>
- 挪用资金数额巨大时不论挪用资金的用途及是否超过三个月未还均构成挪用资金罪?
- 对于法律的解释不能超过国民的预测可能性,应该在文本词语可能的范围内予以解释。挪用资金罪来源于挪用公款罪,其与挪用公款最主要的区别是行为人主体身份的区别,对挪用资金罪的理解,可以从挪用公款罪变革看的更加清楚。 而挪用公款罪的刑法规范明确规定: 查看原文>>
律师文集推荐文章
- 01.16 刑事案件中,谁可以委托律师
- 01.16 夫妻一方出轨,另一方能不能要求赔偿
- 01.16 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好的刑事案件律师?
- 01.16 被刑事拘留后,作为家属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 0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 01.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 01.15 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 01.15 伪造夫妻共同债务如何防范
- 01.15 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何确定双方责任?
- 01.1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需要双方签字么
- 01.15 夫妻婚前共同债务认定标准
- 01.14 论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异同
- 01.14 不可思议(三十三)——
- 01.14 无名男孩路边昏倒送医后抢救无效法院判决医
- 01.14 女艺人入室盗窃金额高达十几万 涉嫌入室盗
- 01.14 对方欠钱不还怎么办
- 01.14 房产买卖为什么要请律师?房产买卖律师作用
- 01.14 交通事故一般程序处理程序?
- 01.14 虹口区59街坊房屋征收决定 虹府房征〔2018
- 01.13 离婚时应当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