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确区分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
- 如何正确区分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 我国 婚姻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 离婚 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如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由此可看出,“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查看原文>>
- 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举债产生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 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举债产生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裁判要旨]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一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范围的举债,并不当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且应类推适用表见代理规则,由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 [案情] 龚文娟与叶青系朋友关系。叶青、严丽君原 查看原文>>
- 离婚后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条件和时间
- 离婚后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条件和时间 我国法律规定 离婚 有两种途径:一是登记离婚,二是 诉讼离婚 。 双方离婚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又要求进行财产分割,这类案件属离婚后财产纠纷,离婚后财产问题因分割财产的原因不同而分为如下几种情形: 一、 查看原文>>
- 离婚时,债务如何分割
- 不管是 协议离婚 还是 诉讼 离婚 都会涉及对夫妻债务分割的问题,那么在夫妻 离婚 时 离婚债务如何分割 呢? 华律网 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知识。 网友咨询: 离婚债务如何分割? 保定 律师 为你解答: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 查看原文>>
- 离婚后才发现对方有过错可否获得赔偿
- 【案情】 刘某 ( 女 ) 和杨某 ( 男 ) 经人介绍相识后于 2008 年 10 月登记 结婚 ,并于 2009 年 10 月份生育一男孩。但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吵,特别是杨某晚上经常喝酒且夜不归宿,所发工资每月所剩无几。夫妻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双方于 2 查看原文>>
- 夫妻均有过错,能向对方主张损害赔偿吗
- 案情: 周平和妻子闻某 结婚 已经 7 年多了,他们是“丁克”家庭,两个人一直都不想要孩子。因为孩子的事情,周平和闻某双方父母都意见颇多,一家人经常因为这件事发生争吵,导致周平和妻子感情也出现了问题。 最近两年周平经常要出差,和妻子聚少离多,随着 查看原文>>
- 哪些情况下,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 哪些情况下,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有哪些情形之一,导致 离婚 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 婚 姻法 》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 同居 的; (三)实施 查看原文>>
- 诉讼离婚中过错认定的证据如何收集
- 诉讼离婚中过错认定的证据如何收集 离婚损害赔偿证据收集技巧有以下几种: 1. 固定易失证据 对于婚姻一方与外遇对象来往的手机短信内容、电子邮件内容、电脑博客日记、 qq 聊天记录,如果可能应该应当委托公部证门对此类证据作固定处理。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 查看原文>>
- 离婚后提出损害赔偿的时间
- 离婚后提出损害赔偿的时间 网友咨询: 我最近发现我丈夫在外与他人 同居 ,我已经找到了确切的证据,现在准备去法院起诉 离婚 。我听说他这样的行为导致我们离婚,我有权利要求他对我进行赔偿,我想问下请求赔偿的权利应该在什么时间行使呀 ? 法律解析: 《 查看原文>>
- 诉讼离婚需要经历哪些程序
- 诉讼离婚需要经历哪些程序 诉讼离婚 相比 协议离 婚 要复杂得多,在 离婚 提起诉讼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当事人在起诉离婚时需要注意哪些?提起诉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诉讼离婚分为三个阶段:起诉、审理、判决。 一、起诉 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 查看原文>>
合同文书推荐文章
- 05.17 隐名股东满足一定条件可依法转让股权
- 05.16 生活记忆 (一). 深圳——
- 05.12 银行也玩潜规则?——
- 04.26 2021年最新交通事故赔偿计算表
- 04.26 难以忘怀的往事——
- 04.25 朋友的意义——
- 04.25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 04.22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 04.21 分家析产的相关法律常识及注意事项
- 04.21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 04.20 以下房屋买卖无法判决过户,你要知道!
- 04.08 公司担保的法律知识
- 04.07 幺律师代理妨碍公务罪发回重审
- 04.06 关于简化查询已故存款人存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 04.05 泰安招聘律师助理、法务专员
- 04.04 不可思议(四十六)————
- 04.02 聊城高唐县专职律师刘公珍15954933572
- 04.02 聊城高唐县专职律师刘公珍为您推荐必看的纪
- 04.01 山东维权律师合作,知识产权维权合作、著作
- 04.01 民法典新看点:继承法的变化——首次以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