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冒名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吗
- 很多人都出现过身份证件遗失的情况,并且怕证件被不法分子利用。那么 被冒名成为 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吗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网友咨询: 我的身份证曾经掉过,今年年初,外省的某国税局向我发出通知要求我补缴某公司拖欠的税款。这件事 查看原文>>
- 应对P2P等理财平台诈骗 你要学会这三招
- 警惕投资,分辨真假平台,投资的第一要义是本金安全第一,收益其次: 如何分辨真假平台,在未央网里面很多朋友都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在赘述。 如何做到本金安全,最主要的是抑制自己的贪欲,其次必须符合金融常识,最后尽可能投入知名的有背书的平台 查看原文>>
- 公司其他股东不同意我转让股权怎么办?
- 问: 我是一家公司的股东,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打算把自己所持的股权转让,再投资别的领域。但公司的几个股东都不愿意购买我的股权,也不同意我将股权转让给别人,我该怎么解决? 公司其他股东不同意我转让股权怎么办? 答: 律师认为根据我国公司法第71条第2 查看原文>>
- 恋人分手,打借条支付“青春损失费”合法吗?
- 生活中,很多情人分手后,其中一方会向另一方索要“分手费”,即使不能立刻支付钱款,也要求要打个借条,以证明有借贷关系的存在。那么是不是拿到了借条就可以取得“分手费”呢? 张颖律师联系方式:131 2683 7129、微 信号: 13126837129 微信公众号:zhang 查看原文>>
- 借条”“欠条“”收条,一字之差,区别您了解否?
- “借条”、“欠条”和“收条”是三种最基本的字据凭证,在日常生活、商业往来或经济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这些字据相当于一纸合同,不能不慎重对待。作为日后主张债务权利的凭证,实现债权、债务清偿的主要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也 查看原文>>
- 如何确定本国专利优先权的条件?
- 如何确定本国专利优先权的条件? (一)在中国首次申请 有的申请人可能就相同的发明创造在中国先后分别申请了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或者先后递交了两项专利申请。此时,只能以第一次在中国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基础,要求本国优先权,而不能以其后的第二 查看原文>>
- 借款的人找不到了,出借人怎么办?
- 近期有不少朋友咨询,欠钱的人突然消失了电话打不通,人也找不到,怎么才能把钱要回来?对于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案件,债权人追讨借款有以下几条法律途径解决: 张颖律师联系方式:131 2683 7129、微 信号: 13126837129 微信公众号:zhangyinglvshi QQ:5829437 查看原文>>
- 房屋买卖时候,你必须了解的一些问题
- 一 一房数卖 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度不断攀升,在房屋买卖领域,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房二卖”甚至“一房数卖”现象时有出现,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所谓“一房数卖”,是指出卖人将同一套房屋先后出售给了不同的买受人。由此引发买受人要求确认其他 查看原文>>
- 慎防起诉状一本主义下的陷阱4
- 四、起诉状一本主义和庭前准备程序 (一)陷阱的设置 起诉状主义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庭审的实质化,实现庭审的直接审理、言词审理等现代审判的多重价值,保障审判的公正性。但是由于起诉状一本主义客观上对庭前准备程序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受到起 查看原文>>
- 论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1
-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审判公开 媒体审判 内容提要: 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审判公开是媒体监督有效实现的前提,而媒体监督亦能反作用于审判公开,促进审判公开的深化。 在司法实践中,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的异化现象——媒体审判往往制约法院审 查看原文>>
合同文书推荐文章
- 05.17 隐名股东满足一定条件可依法转让股权
- 05.16 生活记忆 (一). 深圳——
- 05.12 银行也玩潜规则?——
- 04.26 2021年最新交通事故赔偿计算表
- 04.26 难以忘怀的往事——
- 04.25 朋友的意义——
- 04.25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 04.22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 04.21 分家析产的相关法律常识及注意事项
- 04.21 只有规则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阴暗
- 04.20 以下房屋买卖无法判决过户,你要知道!
- 04.08 公司担保的法律知识
- 04.07 幺律师代理妨碍公务罪发回重审
- 04.06 关于简化查询已故存款人存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 04.05 泰安招聘律师助理、法务专员
- 04.04 不可思议(四十六)————
- 04.02 聊城高唐县专职律师刘公珍15954933572
- 04.02 聊城高唐县专职律师刘公珍为您推荐必看的纪
- 04.01 山东维权律师合作,知识产权维权合作、著作
- 04.01 民法典新看点:继承法的变化——首次以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