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行为
- 一、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行为 1、信用卡诈骗行为包括: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 查看原文>>
- 哪些情况下构成绑架罪结果加重犯
- 一、哪些情况下构成绑架罪结果加重犯 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致使被绑架人死亡”。限于绑架行为本身过失导致被绑架人死亡,并要求绑架行为与死亡之间具有直接性因果关系。 对因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认定与处理,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 查看原文>>
- 猥亵女生该如何进行认定
- 一、猥亵女生该如何进行认定? 1、与一般猥亵的界限 首先,要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行为与非强制性猥亵、侮辱妇女行为区分开来,本法只惩罚以强制方法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对于非强制性的猥亵、侮辱妇女行为不能视作犯罪。其次,并非任何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行 查看原文>>
- 受贿6万元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 一、受贿6万元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受贿6万元属于数额较大,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 查看原文>>
- 非法集资诈骗罪判刑是怎么规定的
- 非法集资诈骗罪判刑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查看原文>>
- 非法集资不立案怎么办?
- 一、非法集资不立案怎么办? 1、发生了刑事犯罪案件后,如果公安机关不作为的,被害人可以向检察院提出控告,由人民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2 查看原文>>
- 不要让历史错过英雄,呼吁习主席执政二十年
- 不要让历史错过英雄 辽宁阳光律师事务所李振鹏律师 作者按语:此文是本人于 2014 年 9 月的一篇文章,意在呼吁习主席连任二十年。在十九大胜利闭幕的后,再次推发,用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明的领袖和舵手。历史证明了习主席师党和 查看原文>>
- 房产拍买非法集资拍卖程序是怎么样的?
- 1、我国《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指扣押、冻结款物,是指人民检察院在依法行使检察职权过程中扣押、冻结的涉嫌犯罪和违法所得的款物,其他可能与犯罪有关的款物、作案工具、非法持有的违禁品。 2、第三十二条规定,扣押、冻 查看原文>>
- 缉毒抓捕行动彰显科技威力
- 前不久,湖北省襄樊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有人将在樊城区高庄小学附近贩卖新型毒品。禁毒支队立即制订抓捕行动方案,组织警力守候布控。当晚,四名形迹可疑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入该地交易毒品。当时,在案发中心现场设伏的仅有两名民警,敌众我 查看原文>>
- 制毒原料竟由化工企业流出襄阳警方重申管控禁令
- K粉、冰毒、麻果……形形色色的新型毒品的来源,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化工厂售出的原料。 襄阳禁毒部门披露,去年查获的老河口“25”制毒案、谷城“414”特大制售K粉案中,搜缴的大批制毒原料来自城区的一些化工企业。 针对这一情形,襄阳禁毒部门昨日召集城区 查看原文>>
时事点评推荐文章
- 04.07 欢乐谷“谢绝”自带雨衣
- 03.29 南京离婚律师吴宗涛———法帮网
- 03.19 郭美美“二进宫”,你吃的减肥药安全吗?
- 03.09 【热点关注】律师代表建议“有条件允许合法
- 02.08 求同与合作比爱情更能令婚姻长久 -------马
- 02.08 误区:公司当时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认缴制,
- 01.27 最高法:《关于对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
- 01.23 半年过去也没等来退款!“无理由退房”只是
- 01.15 住宅楼里开商铺合法吗?
- 01.15 《上海市健身会员合同》赋予消费者的“花式
- 01.05 公共户或有普遍推广价值
- 12.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
- 10.13 官方发布身份证正确复印方法,一定要看,否
- 09.01 同学聚餐后驾车肇事死亡,27人全担责
- 08.21 浅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注点
- 07.02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第55条案件
- 07.02 腾讯与“老干妈”广告费案未必“必胜客”
- 06.14 当当网不能挂失李国庆“抢走”的公章 李
- 06.11 【雷洋事件之四】玩忽职守罪精选判例
- 06.11 【雷洋事件之三】玩忽职守罪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