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报注册资本罪客观要件
-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 查看原文>>
- 虚报注册资本罪构成要件
-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使用虚报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公司登记管 查看原文>>
-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量刑标准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注册的数量大大增多,公司登记机关要求公司在注册时必须要求发起人实交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公司经营的资本和对外债务的担保,个别人为了少缴或者不缴上述资金而用各种违法手段来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实践中他们往往与验资 查看原文>>
-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目的是骗取公司登记,何为“公司”
- 公司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企业是由多种法律形态组成的,公司是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现代企业形态。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形态只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种;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所调整的对象也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查看原文>>
-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处罚
- 市场经济需要活力,同时亦需要安全。公司作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应当对其进行干预,例如登记要件、严格限制最低资本额、限制转投资等。国家对公司秩序的管理是通过相关的经济、行政法律、法规实现的。然而,现代 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一个公司的违规行为 查看原文>>
- 虚报注册资本罪承担责任的主体法律上如何认定?
- 本罪的主体系特殊主体,即申请公司登记成立的股东代表、股东共同委托的代理人,董事会。上述人均可成为本罪责任承担的主体。但是亦需要视情况而决定谁应承担本罪的责任。公司的股东代表是被公司股东共同推选,代表他们进行公司登记成立的人。他往往也是公司 查看原文>>
-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报出资罪、抽逃出资罪的区别?
- 区分这三个罪名主要还是从各个罪名的构成来看: 第一,虚报注册资本罪,主体方面是申请公司登记的人(自然人、法人均可);虚报出资罪和抽逃出资罪,主体只能是发起人和公司股东。 第二,主观方面,三个罪名均为故意 第三,虚报注册资本罪、虚报出资罪、抽逃 查看原文>>
- 四川省虚报注册资本罪的数额规定
- 根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法部分条款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002 年 3 月 21 日第 19 次会议通过 2002 年 5 月 14 日 川高法 [2002]105 号)规定 : 三、虚报注册资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数额 查看原文>>
- 四川省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规定
- 根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法部分条款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002 年 3 月 21 日第 19 次会议通过 2002 年 5 月 14 日 川高法 [2002]105 号)规定 : 三、虚报注册资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数额 查看原文>>
- 四川省虚报注册资本罪“严重情节”的认定
- 根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法部分条款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002 年 3 月 21 日第 19 次会议通过 2002 年 5 月 14 日 川高法 [2002]105 号)规定 : 三、虚报注册资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数额 查看原文>>
律师文集推荐文章
- 01.16 刑事案件中,谁可以委托律师
- 01.16 夫妻一方出轨,另一方能不能要求赔偿
- 01.16 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好的刑事案件律师?
- 01.16 被刑事拘留后,作为家属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 0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 01.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 01.15 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 01.15 伪造夫妻共同债务如何防范
- 01.15 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何确定双方责任?
- 01.1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需要双方签字么
- 01.15 夫妻婚前共同债务认定标准
- 01.14 论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异同
- 01.14 不可思议(三十三)——
- 01.14 无名男孩路边昏倒送医后抢救无效法院判决医
- 01.14 女艺人入室盗窃金额高达十几万 涉嫌入室盗
- 01.14 对方欠钱不还怎么办
- 01.14 房产买卖为什么要请律师?房产买卖律师作用
- 01.14 交通事故一般程序处理程序?
- 01.14 虹口区59街坊房屋征收决定 虹府房征〔2018
- 01.13 离婚时应当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